全國兩會召開在即,我最關注的是成品油“地板價”政策何時調整。
由于國際原油價格暴跌,自3月18日以來,我國開始實行汽柴油“地板價”政策。雖然國家設立“地板價”的初衷是為了保障成品油市場穩定,但因此引發的弊端也充分顯現。
首先,“地板價”政策擾亂了油品市場。我國自2014年設立成品油“地板價”以來,雖然有幾次曾觸碰過這一定價機制,但由于時間極短,影響有限。而此次受疫情影響,國際油價跌入“地板價”已達1個多月,我國“地板價”產生的弊端得以充分顯現。比如,該政策使國有石油企業的汽柴油批發價格調整喪失靈活性,而民營企業則充分利用了這一有利時機開展競爭,導致主營煉廠的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,同時銷量受到威脅且庫存持續高企。
其次,“地板價”政策扭曲了市場價格。這次“地板價”可能出現較長周期的情況,會給市場、產業鏈的正常運行帶來困擾。自3月18日以來開始實行的國內汽柴油“地板價”政策,已經造成沿海調油料套利進口大增,直接導致了調油料進口市場的火爆局面。由于國內批發價格下跌受阻,造成理論進口套利空間不斷飆升,混合芳烴、輕循環油(LCO)等在內的調和資源則大行其道。該政策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批發的價格扭曲,主營煉廠處于競爭劣勢地位,市場份額被逐漸侵蝕。
再次,取消“地板價”時機已經成熟。我國現在已基本具備價格放開的條件,成品油價格應該徹底放開。實際上,隨著煉油產能全面過剩,我國現在成品油市場已經高度市場化,且競爭很充分,可以將價格交給市場決定了,已無必要再進行頻繁調整。事實上,目前“地板價”政策使普通消費者難享市場紅利,已導致主營煉廠和終端消費者都不滿意的尷尬局面。當然,放開價格后可相應配套必要的稅收政策,形成合適的稅收調節機制,讓終端市場價格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價格區間。
【來源:中國化工報 作者|江北】